师德师风建设是德育首要内容(宋明海)

                                 师德师风建设是校园德育重要内容

            对技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

           (2010年1月10)

         宋明海

 

[内容摘要]:为人师表应致力成为学生的偶象。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全面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对教师的要求与对其他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一样的,即德才兼备。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是教师职业之灵魂。

[主题词]:思想品德教育 为人师表 论文

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因此必须把教育放在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则有赖于一支高水准的师资队伍。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应当有紧迫感。人们提出对学生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对教师也同样。师德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首要环节。同时,无论新老教师,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还有一个如何进修提高的问题。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已不可能凭借一份教案,稳站讲台几十年。

教师的职责是“授业、解惑、传道”。“师范师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们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人师表不是一句空话,作为一名教师,要致力成为广大学生的偶像。如何为人师表,怎样为人师表,做到既会教书又懂育人,不是说奋发努力几年或十几年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为之奋斗终身。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学生成长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只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人们常说的“为人师表”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全面与否以及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

一、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

个人师德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

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尚沆沦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行风问题。

这些年来,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教育行业也造成了污染。大到学校乱收费、吃学生、拿学生,小到教师个人贪占学生,一度成为一种极坏的风气。可见师德师风问题与行风紧密相关,而行风又与世风相伴相随。一般说,世风日下,必然行风日下;行风不正,必然师风不正。特殊地说,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超过其它行业,所以任何时候,倡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都是必要的。

二、良好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和谐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封建社会老百姓称当官的为“父母官”,是期待这些官能为民办事,也是对好官的一种尊称。其实真正的衣食父母是老百姓。

当教师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有句古话说,“人有德于尔,尔不可忘。尔有德于人,尔不可不忘也”。学生尊你为父,你自己千万不要把这当成对学生有恩,于学生毕业之后,还念念不忘自己的“德”与“恩”。真正有师德的教师即使有恩于学生,也不应当牢记不忘。

 而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沾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也才算具有师德。

三、师德师风不像其他有些事情,可以“一俊遮百丑”

应当说,越是有才华的教师,这方面越需要自勉。因为你有影响力,从正面说,人家都敬重你,从反面说,人家不敢得罪你。但你有才华,大家承认你,只是承认你的才华。不能用才华来代替你的道德。即是说,不能用才华上的“俊”去遮德行上的“丑”。学生看老师既看才,也看德,德才兼备,学生才会真心钦佩你。

四、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教师接近和交往,反之,教师也愿意与有道德的学生接近和交往

所以,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由此推断,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自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

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道德重要。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

五、教育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师德师风师爱滋润学生心

“为人师表”成为新时期师风师德建设的基础,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重中之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公众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而学生对自己的老师又有什么要求?总的来看,78%的被访者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具体来说,还有如下特点。

.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
  被调查的学生,66%认为自己和班主任关系还可以,24%认为
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只有少数认为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或表现不佳,有厌学倾向。

通过分析发现: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龄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缺乏互相了解,故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关系一般。而中技高技生居于二者之间。
  谈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时,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主导因素在于教师,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
  2.师爱最为公众期待
  公众对教师期望值有多高呢?调查集中反映的是五方面素质:
  第一,78%认为,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不抱偏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第二,77%认为,教师要重视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第三,62%提到,教师应重视自身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职业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较高的人文目标。例如教师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举止得体”、“谈吐高雅”等。
  第四,58%提到,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
  3.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
  调查中发现,学生渴望的不仅是
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学生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达到5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

由此可见,在学生心中,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老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把老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愿意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教育需要师爱。德智体美劳等项教育中,师爱是基础,是先决条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无私地奉献师爱,既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又是衡量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
  4.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在了解公众对“严师出高徒”这一俗语的看法时,被访者54%表示严师的做法可以理解,26%表示说不清,而19%表示不理解。
  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是为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反感情绪。
  对于是否尊重教师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的,但也有少部分不是很尊重,约占8%。虽然数量比较少,但这种现象值得注意。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管教等,应当坚决制止。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5.学生尤其渴望教师的平视眼光
  目前师生之间需要改进的,38%认为首先是歧视学生问题,包括对成绩不佳学生的歧视,对一些学生外貌的歧视。30%提到最怕挨老师的批评,怕老师发脾气。这说明学生也有自尊心。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伤害,甚至导致逆反心理产生。86%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讥讽,而伤害学生自尊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6.学生和家长认为教师需要克服的现象主要有四种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学生和家长们对教师需要减少的现象有哪些呢?
  调查显示: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体罚、敷衍、收礼、向家长分派任务。
  体罚对学生身心产生影响的问题,65%认为影响很大,27%认为有点影响,8%表示不清楚。无影响的被选项没人选择。
  有些教师敷衍学生的行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责任心不强因素居首位占46%;其次是教师待遇因素占36%。还有人认为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也是原因之一占29%12%认为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部分教师不认真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教师应致力成为学生的典范

教育的目的或者说教育的终极价值是“育人”,这似乎从来就没有争论过。办学千秋,情结一致,应该落在“育人“上,但育人必须落在“育师”上,育师重点应落在“育心”上,“育心”生效最终还是落在“育人”上。不论硬件软件,“文化”要靠人去“化”,“文化”最后归于化“人”。

面对学生,"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尤为重要。“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

中技学校培养学生,有“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方针。对学生,不仅“教”还要“育”。就是不仅教学生学习技能,还要培育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为人师表必须首先具有高尚的师德。

“教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社会对人民教师的赞誉,是师魂的真实写照。教师职业道德有几种版本,但原则一样,意思相近。目前的标准是:⑴热爱祖国,忠于教育;⑵教书育人,诲人不倦;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⑷勤奋学习,提高水平;⑸关心学生,无私奉献。

教师要努力成为名师。何谓名师?有四个标准或要求:⑴师德高尚;⑵学识渊博;⑶教艺精湛;⑷成果显著。换句话说,要成为“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同行佩服,社会尊重”的人。

有一首歌唱得好:“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那块黑

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现代人民教师,应该具有这种高尚情怀。

所有要求的具体落实,最终还是要落在每一位教师的身上。教师是教

书的“先生”,也是全班学生的“领导”,可谓“兵头将尾”。专业教育的实践要求教师不但要努力提高专业教学业务水平,还有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只会教学但当不好班主任的教师不算是称职的教师。更需要教师具备 “五种精神”,即“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诲人不倦”,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者。

人民教师中有许许多多的典范。例如扎根黄土高原献身农村教育的冯志远、身残志坚历尽磨难契而不舍的李道宽等。他们充分展示了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了教师典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甚至生命,对为人师表的责任作了最好的解释。

又如:200312月的一个夜晚,重庆市通县石油钻井发生有毒气体井喷,上级通知附近所有人员转移到20公里外的地方。某镇中学教师,顾不上照顾家人,马上组织学生转移。寒冷的夜晚,教师照看学生队伍行走在山路上。有的把干粮让给学生吃;有的把大衣让给学生穿;有一位骑摩托车带着坐月子的妻子,妻子抱着婴儿,发现一学生身体不适,就动员妻子走路,而带上这名学生……黑龙江牡丹江市沙兰镇中心小学当初错误地建在凹地。20056月的一场洪水灾害,夺去了105个孩子的生命。洪水袭来时,该校校长徐德君忙于组织并带头抢救困在水中的学生,没能顾及就读本校六年级的女儿。他一人救出9个孩子,但却失去了自己的女儿。

再如,“5.12汶川大地震,当震魔疯狂吞噬着人民生命和财产之时,人们看到了人民教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悲壮画卷。德阳中学教师谭千秋在教学楼坍塌的瞬间,本能地扑向一张课桌,张开双臂护住身下的4个学生。当他的遗体被发现时,他仍然保持着生前双臂张开的姿势;映秀镇小学29岁的张来亚老师跪扑在教学楼一角的废墟上,已经僵硬的双臂还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孩子活着,而老师却走了;通江县洪口镇永坝村小学苟晓超老师在地震袭来时,迅速带领部分学生撤离至操场安全地带。随后他又冲上三楼,救出3名小龄学生。当他第三次冲进教学楼后,却再也没能回来;映秀幼儿园聂晓燕老师在地震发生时一手一个抱出两个孩子,而她自己的孩子却被掩埋在她刚刚救出孩子的房间里。当再也不能叫“妈妈”的孩子被挖出来时,老师撕心裂肺的喊道:“娃娃,妈妈来不及啊!”。

灾区教师的壮举,犹有如一座丰碑,镌刻在13亿人民心中,激励着中国,感动着世界。

1999年以来,我校超常规发展,平均两年上一个台阶,先后通过了省重点技校、国家重点技校、高级技校、技师学院,在册教职工从45人已增至440余人,能否培育好在校的10300名学生,是关键所在。我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注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秉承“修身立德,躬行成事”的校训,致力“稳定办学规模,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精心培育人才”,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于2006年起连续5年入选省职业教育技校综合竞争力排行榜10强。与此同时,也使得师资队伍不但人数增加,而且素质得以保证。涌现出许多优秀教师,如麦锦源、梁登、曾玉霞、李文娟等,以及“教学能手”、“专业带头人”、“课程带头人”,他们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兢兢业业奉献于教育事业;优秀政工干部张升根已经退休仍然如此,可谓“革命老黄牛”;学生陈建伟因膝关节致癌要截肢,党员班主任刘春芝主动代学校起草了催人泪下的捐款倡议书,对学生没有感情是写不出来的;我校惟一的离休干部、原副校长胡延璧,1948年参加革命并入党,2006年去世,她数十年勤奋工作,严于律己,被评为优秀无数,由于种种原因,家境不富裕,但她勤俭持家,这些年仍为教育基金会捐款上万元;等等,堪称师之典范。

不容否认的是,师资队伍还存在一些与有悖于良好师德师风的现象:染发涂甲、服饰夸张、升国旗时过于随便、重要场合仪态不庄重、对学生缺乏爱心批语学生使用过激言辞等等。上述行为虽属个别,但仍有待于持续改进。

 

 

 

参考资料:

1.《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宣讲提纲》                 广州市“百课下基层”材料

2.《教师的职业道德》                                       广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大学教育》                                         2001年第2

.《立交桥》                              20082

5.《好风送君干青云》                      永博明教育研究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