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强-论德育教育中的心理教育

            论德育教育中的心理教育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    孙伟强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当前我国推行德育教育的社会背景,论述了德育教育的几种方法,并分析技校学生的心理、行为的特点,讲述如何对处于青春期的技校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关键词语】技校  德育  青春期  自我  心理教育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说来,它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一、推行德育教育的背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中国社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加速的重要历史时刻,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社会心理上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如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维权意识普遍增强,对加强民主要求和变革社会管理体制的要求十分迫切,对保护产权和各项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利的要求日益强烈。因此,从积极意义上讲,通过德育培养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行,有助于他们恰当的处理自己与自我、与他人、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绝对化,情感上的偏激、孤傲与软弱,以及行为上的失范与畏缩,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消极意义上讲,借助德育进行思想疏导,也是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途径。
二、德育教育常用的方法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为了完成德育任务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方法,称为德育方法。包括教师影响受教育者、促进其思想品德形成的方法和受教育者在教师指导下自我教育的方法。常用的教育方法主要有:
1、说服法
说服法是借助语言或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学习者的思想意识的方法。说服法的主要策略有:运用思想理论或生活道理说服、运用事实材料说服、运用榜样典范说服等。要说服受教育者,必须做到以理服人,因此,说服法的核心要求是说理,即“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情景体验法
情境体验法是自觉地发现和创设教育情境,通过学生直接或间接的道德体验,使他们在思想和道德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的方法。
3、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业绩来影响道德学习者的方法。在实践中,教育者通常选择、运用的榜样大致包括:历史伟人、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社会先进分子,教师和家长,同学中的先进分子,大众传媒中的艺术形象。
4、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组织受教育者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或者通过日常生活的引导来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5、角色扮演法
作为一种德育方法,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
6、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并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的方法。
德育教育概括起来就是“言传身教”。言传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而身教就是通过榜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言传、身教都需要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理的触动,从而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之而不懈奋斗。因此,德育教育的根本在于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三、技校生心理的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技校生处于青年初期的年龄阶段,这个时期是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比较迅速并且趋于成熟的时期,也是可塑性还比较大的时期。因此,加强技校生的教育与管理,对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技校生的心理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人意识的产生   技校生进入青年初期后,随着身高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身体发育不断成熟,以及知识经验的积累,其心理机能变化明显突出,开始有意识地感受到自己长大成人,产生了个体成熟的体验。这种成人意识的产生使得技校生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强烈的自尊心和成人感使他们渴望成为成年人,渴望得到社会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们也在积极寻找成人的途径,并附以行动,力图通过有效的方式使自己成为成年人。在他们心目中,先是通过外表对成年人进行模仿。如成人的穿着,语言、交往等。之后,这种形式上的成熟在他们的身上首先表现出来,在成人的外表中,对技校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是成人的某些交往方式:如吸烟、喝酒等。从笔者多年从事学生管理的经验上看,技校生(特别是男生)对成人这种形式上的模仿最为明显。此外,技校生有积极想获得成人的某些优秀品质的愿望。如;对朋友的忠诚、坚强、勇敢等。所以,这些青少年对媒体特别迷恋,试图通过书籍、电影、电视或上网从中了解成人世界以及作为一个真正成年人的标准,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他们认识成人世界的工具,这也是他们向成熟发展的有效途径。
2、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形象的确立   所谓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对自己本身,自己与他人,社会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对个性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个性倾向性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能获得发展,个性发展就会受到阻碍,青年初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期,其一般表现为由低水平到高水平发展,以后逐渐趋向稳定。
在技校生的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其自我评价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并开始对成人有了模糊的看法,继而形成感性的评价。而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在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也就是重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后才进行独立的自我评价,但从总的情况来看,他们的自我评价并不成熟,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社会知识的增加,年龄的增长,技校生常对意识中的我和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反省,力求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并非常关心自我形象,他们逐渐从理性的角度能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和正确的观点来观察自己,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批评,具有了自我教育的愿望,自我评价变得更加自觉、严格、具体了。
3、出现了心理上的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   进入技校后,学生的心理活动一方面呈现出封闭性,表现为思想感情不大轻易外露,不希望成人过多地干预他们的事情,非常在意自己的“隐私”另一方面,技校生内心世界的大门并非向所有人关闭,他们既拒绝别人干预他们自己的事情,又迫切希望别人对自己的理解,热衷于寻求能理解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旦他们遇到信得过值得尊敬又理解自己的人,则会将连向父母都不讲的内心秘密坦率地倾吐出来,表现出心理活动的开放性及幼稚性。
4、独立意向的发展   进入青年初期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形成和成人感的产生,技校生在心理上力图摆脱成人的监护而独立对自己的意向进行支配。他们逐渐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开始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并自信地认为能够应付生活中的一切事务。进入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技校生的独立性的发展特征一般经历了三个阶段:(1)表现期  即他们总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向别人显示自己的体能和智慧,竭力表现出成人所具有的某些品质和行为;(2)抗争期  即他们反感成人把他们自己当成小孩子。排斥成人对自己过多地关心和照顾,对成人的管教约束感至多余,甚至厌烦、苦恼。有的则表现出抗议的态度;(3)批判期  青年初期,技校生对社会规范、生活准则、人生价值等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等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但还不太理性的观点和看法,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生活中开始具有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意愿和倾向并付诸于行动,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成人的观点和言行,对教师和家长的某些观点开始有意识地提出反对意见。
技校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加之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不同,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形成对待社会和人生的两种不同心理现象,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而两种心理特点中尤其是消极心理现象对个体的健康成长和技校的发展影响很大,所以我们应更加关注。
四、技校生心理的产生及表现
由技校发展的阶段可以看出,部分技校生消极心理的产生和不良行为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以下几个外因:1、社会上的不良因素:不良的社会风气及某些畸形的社会关系。如:简单的物欲追求,弄虚作假、坑瞒拐骗等;不健康的社会文化。如:低级庸俗的刊物、影片、丛生的黑网吧等;非法的群体组织、各种不正当的帮派团伙。2、家庭中的不良因素。表现为:家庭结构不全。如单亲家庭;父母人格的缺陷,对孩子有不良影响;过分的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放纵姑息; 3、由于技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及就业理想与就业现实落差大,造成在校生对前途信心不足,产生心理抵触情绪,如用人单位在用人方面在选择人才方面单纯的追求毕业生的外在形象,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学优分的的政策难以得到落实。另外,某些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则通过非正常的途径而分配到效益较好的单位等畸形社会关系的影响,也是产生消极心理的一个原因。
另一方面,除外因外,构成技校生消极心理的还有其固有的内在因素。内因对学生的消极作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动机水平低下,容易被个人的低级需要所驱使,自私自立,简单地追求吃喝玩乐。2、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能力,不能区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3、意志力薄弱,不能控制自己的不合理需要或不文明的行为,不能坚持应该追求的高尚目标或文明行为。4、在虚荣心的驱使下,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不能正确判断行为的对与错,自我感觉良好,以“我”为中心来衡量自已身边的人或事。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的因素起着导火索的作用,其中关键是内部力场的张力。技校学生处于青年发展的初期,其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某些学生的消极行为其实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消极心理反映在行动上,一般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混字当头,得过且过,思想上不求上进,学习懒散,没有奋斗精神,对考试观念淡泊,对学习成绩更是麻木。
2、自我控制能力差,行为粗暴,容易冲动   常因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而得意忘形,也会因达不到目的而悲观失望,甚至寻畔滋事,损害公物,严重的旷课逃学或加入不良团伙、违法乱纪。
3、节俭意识淡化,消费观念超前   一些同学不顾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味的攀比吃喝玩乐,学业不成却负债累累,成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魔王,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
4、适应性差、依赖性强   对学校或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不适应,对家长及教师的依赖性强。如:生活自理能力差,考试依赖老师划重点,在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只是被动的承受,缺乏自主择业意识和主观能动性。
技校生青春期的消极心理的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其消极行为又是其消极心理作用的结果。作为教育者对于矫正学生青春期的消极心理应从多方面入手,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外在因素和学生的内在因素统一起来探讨。
五、技校学生心理教育的对策
1、学生教育的常规管理应全面到位   首先,采取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措施,促进技校生个性的不断成熟,针对学生渴望成人,又缺乏对成人世界认识的特点,帮助他们了解作为成人应具备的优良品质,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标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激发、促使他们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其次,把握技校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和管理,针对学生独立意向的发展趋势,及时认定和正确分析学生心理上的新变化,及时看到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并对此抱积极态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接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主动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对班级组织的活动应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自己处理个人和班级的有关事务,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大胆地让学生开展班级工作,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再次,对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健时期,教育者应给予有效指导:(1)激发学生自我意识的需要和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为此,教育者要先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之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中介;(2)珍视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导他们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确立良好的自我形象;(3)教给学生有关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正确方法,如通过学习楷模行为和自己动机行为对照;对学生错误行为通过辩论的方式分析其错误的根源;促使他们逐步学会,全面地、辩证地进行自我分析,力求使其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准确全面。
2、对由于心理消极而导致行为不良的学生,教育者应在尊重、善待的前提下进行矫正   第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感召、教育学生。我们应象尊重其它同学一样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是矫正行为不良的同学的前提。学生的某种不良行为只说明其在某一时间、空间中,在特定的情况下由特定的原因造成的。学生某一方面的问题,并不表明学生整个人格的低下,作为一个教育者应允许他们犯一些无意识的错误,通过对其错误的分析,使这部分学生逐步改掉存在的心理幼稚病,走向成熟。第二要再采取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进行矫正。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曾提出一种激励理论,认为激发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保健因素,又称之为维持因素。保健因素有可能使人避免不满意,但不能使人满意,因而只能起到保持目前的工作积极性和维持现状的作用;另一类是激励因素,只有靠激励因素才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满意。如:在日常的交流或谈话中注意激发他们的积极的心理因素,在一些班级活动中有意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磨练他们的意志,使其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发展潜力,从而对前途产生信心等。另外,一些行为不良的学生往往有着很强的虚荣心,教育者要帮助引导他们确立对自已做事的分析评价标准,“认识所长应有充足的依据,认识不足应有确定的证据”,理智地来分析衡量自己的所作所为,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抑制不良意识和行为的产生;第三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如:团结融洽的班级体、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利用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通过“环境育人”使学生有个健康的心态。
总之,对技校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分析学生心理的关键是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心理对策的关键是心理教育的具体措施,衡量教育成败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表现。因而掌握了技校学生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也就抓住了解决技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本。


【参考资料】
1、郑  雪, 《人格心理学》,  暨南大学出版社
2、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
3、胡中锋, 《现代教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岳文浩, 《现代心理学手册》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