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通讯第六期

 

 

教研通讯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010年第6期(总第6期)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教研室                   2010年12月28

 

  

一 教研动态

二 交流平台

三 荣誉星空

四 理论园地

 

一 教研动态

我院首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圆满结束。1211我院首届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院级决赛胜利落下帷幕。本次决赛特邀了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市职业教研会以及兄弟院校的领导和专家一行6人组成了校外专家组,他们和我院以副院长夏晓冬、任惠霞、曾剑为主的院内专家们一起组成了评委团。另外出席了本次决赛的全体专兼职教师也参与了评价。院长杨敏全程出席。决赛以现场授课的形式进行,充分考验了决赛教师在课程设计与课堂调控等方面的教学基本功,展现了参赛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魅力和教学能力,也考验了他们个人背后所在系的团队力量。六位选手经过认真准备展现了各有长处且风格鲜明的六节精彩竞赛课,充分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和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成果。赛后,国家级督导肖庆中、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副主任辜东莲对决赛情况进行了专业而精准的点评。夏副院长宣布决赛结果。活动最后,院长杨敏从举办本次竞赛的意义以及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作了总结讲话。

    附:      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教学能力竞赛院级决赛结果

 

序号

姓名

成绩

名次

1

吴显强

90.19

第一名

2

张莉

88.57

第二名

3

李晓琳

88.29

第三名

4

雷治亮

87.22

第四名

5

彭泽明

85.82

第五名

6

邓楠

83.08

第六名


 

我院下发《关于对2010我院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选手奖励的决定》。 12月25日我院下发《关于对2010我院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选手奖励的决定》。首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活动的开展既展现了参赛教师的个人素质、教学魅力和教学能力,也考验了他们个人背后所在系的团队力量,充分展现了我校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成果。这次竞赛,使得一批掌握现代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新生教师力量涌现了出来,使我们看到了我院课程改革发展的希望。为号召全体教师以参赛选手为榜样,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学院的改革创新和不断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学院决定对有关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    附:  


姓名

名次

奖励等级

个人奖励标准

系奖励标准

吴显强

1

一等奖

1000元

汽车工程系2000元

张  莉

2

二等奖

800元

公共基础系1500元

李晓琳

3

800元

管理工程系1500元

雷治亮

4

三等奖

600元

 

彭泽明

5

600元

机电工程系1000元

邓  楠

6

600元

信息工程系1000元

                      二、系级竞赛


部门

姓名

奖励等级

奖励标准

汽车工程系

吴显强

一等奖

800元

雷治亮

一等奖

800元

彭本忠

二等奖

600元

尹强飞

二等奖

600元

刘  文

二等奖

600元

陈玉彬

三等奖

500元

邓博文

三等奖

500元

柯朋程

三等奖

500元

管理工程系

李晓琳

一等奖

800元

张智琴

二等奖

600元

许  翔

三等奖

500元

黄汉龙

三等奖

500元

机电工程系

彭泽明

一等奖

800元

潘燕玲

二等奖

600元

陈嘉琳

三等奖

500元

卢伟燎

三等奖

500元

信息工程系

邓  楠

一等奖

800元

郑燕玲

二等奖

600元

苏君丽

三等奖

500元

公共基础系

张  莉

一等奖

800元

周国祥

二等奖

600元

叶淑媛

三等奖

500元

黄  敏

三等奖

500元

 

我院成功召开课程建设阶段性交流工作会议。1216,我院在沙太校区三号楼701会议室成功召开课程建设阶段性交流工作会议。 院长杨敏、副院长夏晓冬、任惠霞以及督导室、教研室、教务处、汽车研发中心、招就处和各系主任、副主任、各系课改相关人员近20人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回顾、探讨、交流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并希望藉此指导新一轮课程改革下一阶段的工作。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各系首先结合本系特点就课程层面、教学层面及教师队伍等方面作了相关汇报,接着与会人员在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取得的进步、急需解决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的探讨基础上,讨论厘清了课程改革的相关概念,明确了课程改革的一些做法。大家都认为,课程改革不能拘于一格,不能搞一刀切,一定要注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会议最后,院长杨敏指出,课程改革既不能唯理论论,也不能唯实践论。实践一般是超越理论的,否则会限制创新的思维,课程改革要突破理论的藩篱思考,并通过教改实验来破解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难题。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包括教师参与态度的调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选择、阶段性的总结与及时归纳等在内的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稳步推进。本次课程建设阶段性交流工作会议的召开,必将引发对课程改革过程中相关问题的新一轮深入思考,对我院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院决定对“劳动圣智杯”全国技工院校新模式英语教学比赛获奖教师进行奖励表彰。1229学院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进一步激励和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各级教学竞赛的积极性,为学校争夺更多荣誉,经研究决定对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培训教材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举办的“劳动圣智杯”全国技工院校新模式英语教学比赛活动中分别获得“劳动圣智杯”全国技工院校新模式英语教学比赛一等奖和优秀奖的谢珍平老师、白莉老师给予表彰奖励, 希望全体师生以获奖教师为榜样,积极参与各类各级教学技能比赛,为学院的品牌建设创造更多的辉煌!

二 交流平台

汽车工程系开展全系教研活动128,为了让老师及时了解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更深入地学习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汽车工程系举行全系教研活动。活动分两个议程,分别是汽车技术发展动态讲座以及ISO质量管理体系培训,汽车系全体教师参加了活动。汽车技术发展动态讲座结合我国汽车工业总体情况及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分析了汽车发展的最新动态,介绍了汽车发动机技术发展以及各种新技术未来应用预测。ISO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图文并茂,在对与会教师进行ISO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管理,包括八大原则和“PDCA”循环的内涵等的培训的基础上分析了汽车系运行质量体系的情况。通过本次活动,汽车系教师们及时了解到了国内外汽车行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动态,丰富了行业知识,也通过系统的培训更深入地掌握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和外延,为以后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公布。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十二五”发展规划公开发布。该规划就“十一”发展状况、“十二五”期间发展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发展思路、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局性、整体性、战略性的宏观规划,对具有交通行业特色的我院发展有着参考性意义。

;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055,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

 

社团工作是交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社团组织建设,是我会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责任。“十一五”时期是中交教研会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中交教研会不断抓住机遇、提升层次、扩大规模、快速发展的五年。“十二五”期间,是全国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这对我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总结经验,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与保障措施,指导我会全面、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状况

“十一五”期间,中交教研会认真贯彻落实部党组“科教兴交”和“人才强交”战略,在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各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和分支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交通运输部做好“三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诚信兴会,为政府、社会、会员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方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顺利地完成了“十一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1、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我会根据交通运输部和民政部的要求,狠抓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多次召开会长办公会议,专题研讨我会自身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依据国家和部委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组织制订(修订)完善了16项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并汇编成册分发到各分支机构工作人员和有关会员单位,使我会的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逐步实现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

学术研究得到提升,科研氛围有所增强。为了加强和规范我会学术工作的管理,我会聘任了37位交通教育研究工作的专家为我会的学术委员,并制定了《中交教研会学术委员工作规则》、《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等工作文件。在各分支机构和各会员单位的精心组织和参与下,我会于2007年和2009年,组织开展了两次交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立项工作,共立项重点研究课题16项,一般研究课题157项。四年来,我会共组织进行了三次交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和论文评选活动,共评选出优秀论文277篇;其中一等奖51篇、二等奖96篇,三等奖130篇。

3、发展论坛有所拓展,培训机制得到创新。四年来,我会举办或与其它协会联合举办了七届论坛,举办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或研讨班五期。各分支机构、各省交通教育研究组织也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职工教育培训活动。20084月在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组织召开的“全国行业职工教育工作协作会2008年年会”上,我会荣获2003-2007年度全国行业职工教育工作协作会优秀成员单位,与会代表一致推举我会担任全国行业职工教育工作协作会2008年轮值主席单位。我会充分发挥轮值主席的作用,积极与其他协会合作,从全国性论坛到国际性论坛,从行业内交流到大交通领域的合作交流以及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同时将教育培训与建设学习型组织结合起来,为交通运输行业人力资源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4、教材建设不断深化。四年来,各分支机构在教材建设中按照《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材建设及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多方面组织编写培训教材,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职业技能教材建设工作中,我会根据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要求,组织会员单位和有关专家参与了3个职业9个工种的国家标准以及相配套的(初、中、高级,技师)4个等级的教材编写工作。完成了3个职业5个工种4个等级的18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5、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200711月,经交通部信息办批准正式开通我会网站(中国交通教育网站http://cice.mot.gov.cn/)。网站自开通以来,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及各分支机构的工作情况,快速便捷,既节省了开支、又方便了会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8年的1月,《交通教育通讯》改为彩色印刷后,图文并茂,突出了可读性、时效性和实用性。我会各会员单位和各分支机构利用网络积极投稿,及时报送工作动态和交通教育发展与改革信息,交流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有六个会员单位和两个分会被评为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四年来,我会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高质量地办好各类刊物和网站、及时传递会内外重要信息,发挥了信息化建设快速便捷的巨大作用。

(二)十一五期间存在的问题

回顾五年来,我们在看到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看到中交教研会还存在一些问题。

1、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政治体制的改革,各级各类社团组织在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作用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任务越来越重。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创新社团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更好地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服务是我会“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在培养战略眼光和提高战略思维的过程中、在解决我会科学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2、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如何为政府、为会员、为社会做好三个服务,如何使我会和各级分支机构紧紧围绕交通运输的工作重点和交通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是我会“十二五”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提高我会做好三个服务的管理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主动争取部主管部门的培育和扶持;积极推动社团专职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发展;发挥我会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网络优势,积极探索大交通领域合作、行业联合和国际交流,努力把我会建设成为交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3、专业研究的覆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要进一步完善中交教研会的研究组织机构建设,健全覆盖全国交通教育领域的专业研究组织,如:设立职业资格、道路运输、远程教育等专业研究分支机构,理顺公路、港口、航道、干校等职工教育研究组织。使专业研究组织布局更加合理,组织更加完善,运作更加规范,作用更加突出,专业研究领域覆盖范围更加广泛。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面临的形势

我会在“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决策程序和运行机制,健全了较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为本会“十二五”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底,部印发了《交通部社会团体管理办法》,为交通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新的社团管理办法,针对交通社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新要求,不仅建立了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归口管理和业务管理结合的交通社团管理新机制,而且在部内职责分工、社团组织机构、运行机制、负责人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是部主管部门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团行为,完善组织机构、决策程序和运行机制,进而达到促进社团依法办会、民主办会,促进交通社团“规范、有序、持续”发展的目的。这既是部对社团工作的要求,也是社团自身建设的目标。

交通事业的发展给社团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形势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打造有作为、有地位、有威望的社团组织。我们要把握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加快发展,壮大自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中,提高自身的活力,求得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团发展全局,紧密围绕部党组确定的中心工作,以服务交通发展为核心,加强能力建设,理顺关系、强化自律、统筹协调,充分发挥交通社团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建立与交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专业覆盖合理、组织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到位、发挥作用明显的交通教育研究与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诚信兴会的原则;

2、坚持服务第一,主动为交通建设事业发展服务的原则;

3、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

4、坚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

5、坚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管理理念,主动适应交通教育发展和人才发展需求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服务交通发展为中心,紧密围绕部中心工作和会员单位的实际需求,在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把我会建设成为政府信任、会员满意,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较高社会公信度的有作为、有地位、有威望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成为政府部门的得力助手,企业和院校的知心朋友,会员单位信赖的社团组织,交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2、具体目标:

⑴通过全体理事和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我会及所属分支机构初步建设成管理规范、信誉良好、服务优质、业绩优异的社团组织。在民政部组织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工作中,取得优异的评估成绩。

⑵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以诚兴会。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工作程序,完善中交教研会各分支机构规章制度建设,全面实现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的机制。

⑶进一步扩大和完善专业研究组织建设。设立职业资格、道路运输、远程教育等专业研究分支机构,理顺公路、港口、航道、干校等职工教育研究组织。力争使专业研究组织布局更加合理,组织更加完善,运作更加规范,作用更加突出,专业研究履盖范围更加广泛。

⑷完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工作机制。努力把我会建设成为政府信任、会员满意,具有广泛行业影响力、较高社会公信度的有作为、有地位、有威望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加强与其它协会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大行业之间联合、大交通领域合作和国际交流工作的力度,实现强强联合,互利共赢

⑸加强社团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社团各级班子的建设,构建坚强核心,充分发挥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的集体智慧,形成共谋我会发展大计的工作机制。要优化我会专职工作人员的结构,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年轻化、职业化、理念新、开拓能力强的社团专职工作人员队伍,不断提升社团工作人员的工作实力,提高服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能力、积累能力。

⑹精心打造品牌项目。紧紧围绕交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和我国交通教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加强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办好交通教育发展论坛和校长论坛,精心打造中交教研会的品牌项目,提升品牌项目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⑺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工作和培训工作,创建学习型社团,努力把我会及各分支机构建成学习型、进取型和一流的社会团体,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在交通院校和交通企事业单位开展。

⑻要继续办好我会刊物和网站,及时宣传国家和部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及时交流交通教育发展与改革信息,交流工作经验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将我会刊物和网站办成全国交通教育的权威刊物和网站。

。继续完善交通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的规范、制度和程序,加强和规范我会学术工作的管理;组织开展好交通行业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活动,进一步完善成果评奖、鉴定、推广等工作程序;加强培训教材建设,强化教材编写和出版计划的管理,加大教材编审和出版的合作,提高教材质量,扩大发行规模;要多方面、多形式寻求合作培训的模式,探索与交通系统其他协会和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培训的新路子,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范围、提升培训层次。

⑽主动争取部主管部门的培育和扶持。积极主动承担部有关司局和部门下达的任务,努力为部教育发展规划和人才工作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示范院校的认定与评估、交通教育评优与奖励、教材建设与培训、职业技能竞赛与鉴定考评、干部培训与支持西部地区项目、职工教育统计等工作做好优质服务。

四、发展思路

一是根据我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精神,围绕部的中心工作,开创我会工作的新局面,提高服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自律能力和积累能力,不断提高交通教育研究为交通建设服务的水平。

二是加强社团规章制度的建设,保障依法办会,民主办会。要在秘书处和分支机构试行质量信誉考核,加强管理,依法办会,提高服务质量,创建会员单位信赖的一流社团。

三是贯穿一个中心,即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实现两个原则,即服务第一原则,开拓创新原则;坚持三条保障:即保障依法办会,民主办会、以诚兴会;完善四项自我工作机制,即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的工作机制。

五、保障措施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各项工作的发展,重点在于加强社团工作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培育扶持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发展政策,拓展发展思路,营造适合交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整合交通教育的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交通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社团工作的重要性,要积极主动争取主管部门的培育和扶持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集体智慧,进一步健全我会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加强对各分支机构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与有关协会的协作与合作,使之更加适应交通事业发展和交通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加强信息服务。开发我会的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中交教研会服务网络,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人才需求和发展信息系统,为交通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指导交通教育良性发展。

3、拓宽社团资金来源。要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要发挥各级会员单位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鼓励和支持各分支机构通过社会各渠道对交通教育与培训的投入。鼓励各分支机构积极围绕政府部门工作承担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好“三个服务”工作。不断增加对交通科研教育与培训工作的投入,拓宽服务范围和服务收入来源,推进中交教研会工作的发展。

4、加强自身建设。面对新的历史条件以及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把握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一是要加强社团党的建设,健全制度,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二是要转变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观念,提高自身活力;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学习型组织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团,努力把我会及各分支机构建成学习型、进取型和一流的社会团体。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部党组提出的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和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现代交通业,积极推进交通发展“三个转变”,即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围绕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转变发展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科学研究支撑和优质人才保障,为交通运输快速发展、高效发展、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荣誉星空

广州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教职工校外获奖一览表(2010年部分)


序号

     

授奖单位、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1

张莉

论文《做情绪的主人》

2010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2010.6.30)

2

涂仕媛

论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2010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2010.6.30)

3

魏雪芬

论文《“行动导向”理念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0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2010.6.30)

4

李文娟

论文《情商的培养》

2010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2010.6.30)

5

刘玉莲

论文《做情绪的主人》

2010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优秀论文评比三等奖,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指导委员会(2010.6.30)

6

黄琴

论文《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与探索》荣获《成才之路》杂志社教育论文评选二等奖

《成才之路》杂志社(2010年7月)

7

李文娟

论文《试论应用文及其写作教学中的法律因素》荣获2010年度全国交通类技工院校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2010年7月)

8

万军海

论文《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荣获2010年度全国交通类技工院校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2010年7月)

9

何柏仪

论文《教育教学督导工作价值依据与运行实践的思考》荣获2010年度全国交通类技工院校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2010年7月)

10

涂仕媛

论文《冲突理论对职业教育课程学科化的归因分析》荣获2010年度全国交通类技工院校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2010年7月)

11

刘跃

论文《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中测站位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荣获2010年度全国交通类技工院校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2010年7月)

12

潘森

论文《我是这样看待职校学生的“心理社会化过程”》荣获2010年度全国交通类技工院校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2010年7月)

13

彭本忠

论文《波形分析排除丰田5A无法启动故障》荣获2010年度全国交通类技工院校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2010年7月)

14

雷治亮

论文《技校汽修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对策》荣获2010年度全国交通类技工院校优秀论文评选优秀奖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技工教育分会(2010年7月)

四 理论园地

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开头标志:课题开头标志,可以让课题管理读者对课题主持人、成员、单位等一目了然。      

课题主持人:(含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

执行负责人 

主要研究成员: (只列姓名)

(二)标题。标题是研究报告的“窗户”。一个好的标题常常可以起到“点睛”作用。在课题申报评审和成果评选活动中,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往往只要看一眼标题,就可以大概地判断出文章的好坏,说明研究报告的标题十分重要的。研究报告的标题原则上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但是,有时候由于在研究课题的名称中对研究对象或内容有较多的限定词,使课题名称显得冗长,这时,也可以另立标题,言简意明地将研究概括为一句话。如有必要,可以再加副标题的形式列出课题名称,研究报告的标题,不但应反映该项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应能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与注意。因此,要简短、明确,并注意采用读者感兴趣的措词。
  
(三)研究背景(或前言、引言、问题的提出)。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研究背景(或引言、前言、问题的提出)的形式,非常简要地阐述下列内容:一是课题提出的缘由;二是课题研究意义;三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四是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课题概念的界定。

这一部分虽然只是报告的引言,但它却可以显示该项研究的学术地位,使人们了解该项课题研究在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在有关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水平。从而为读者接受该项研究成果准备良好的心理上与认识上的基础。前言应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因此,前言要注意仔细措词,使之既实事求是地介绍概况,又能恰到好处地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注意。

(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就解决本课题研究问题应该达到的目标。研究内容就是解决本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研究目标一般高度概括,也可条理化。研究内容一般以12345表示,这里一般不需要阐述,只要向读者明确表示课题要研究的内容即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要和原课题设计一致。如果完成的情况出入不大(没有完成研究任务的不能结题),可以在后面的问题讨论中提出。

(五)研究方法和手段。这一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待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整个研究的全过程,以便评价整个研究在方法论和教育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让读者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研究所得出的结果。研究方法不仅是简单的介绍教育科学的几种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怎样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有些课题还包括:在研究对象的取样和选择、研究因素的实施与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与实施的技术手段。此外,还应包括对在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以及对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以及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的介绍。如果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或附有设计图纸、量表、调查问卷、测验题等,应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后面。方法的介绍应注意条理清楚,交待明白,使别人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而具体实施的措施、课题研究理论依据介绍则未必如课题设计方案中那样周详细致了。研究方法的介绍常常可按研究过程的进展顺序逐一展开,在介绍中如果涉及到一些专业性的概念或说法,则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六)研究结果、结论及分析。研究结果、结论及分析是研究报告的实质部分,撰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示给读者。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在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文献资料和观察资料、实验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分析后的结果,如对定性资料的归纳、列条,对定量资料列出图表等;二是对资料初步整理分析后,采用一些逻辑的或统计的技术手段,推断出研究的最后结果或结论。所以这一部分的标题也常作“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报告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一些研究者往往更注重定性的分析,更注重举例说明问题,即使是数据,往往也停留在列举与罗列的水平上,有鉴于此,应该强调,在研究报告中既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更要注重定量的分析,既可以有一两个典型事例或一些数据资料作为佐证,更要有对客观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处理。

撰写这一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可以仅用几个事例来以一概全,单纯从逻辑的角度推出结论,而要重视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二是对于数据资料,不应停留在仅仅作为事例列举的水平上,而应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技术,从数量的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三是在统计图表上出现过的事实,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只要指出这些数字所说明的问题即可。四是结果与结论仅仅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在这一部分只可以列举客观材料,严谨地提出结论,切忌夸夸其谈,妄下结论,任意引申和发挥。五是研究结果应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要简洁明了,结论要明晰准确。

(七)研究成果和成果社会反响。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如被社会认可的公开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其他成果等,还如主体部分被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采纳主要研究成果。社会反响包括社会认可、主管单位采纳、推广应用以及研究成果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八)讨论、建议。讨论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与思考,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因此,这一部分也常常以“分析与讨论”、“讨论与建议”、“几点建议”、“几点思考”等作标题。为了叙述和讨论的便利,在有的报告中,这一部分常与结果部分合而为一,或先呈示结果,接着讨论;或夹叙夹议,交错进行。然而,无论其形式如何,我们应明确地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研究结果呈现的是研究中的客观事实,它应该是基本肯定的,并可以在相同的研究中重复出现,而讨论则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的结果引向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作为理论工作者,可能更看重一项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如果方法科学严密,结果可靠可信,那么他就会承认这一研究,该项研究方法可能成为他将来研究类似问题时的借鉴,该项研究结果可能就成为一份资料在他日后的研究中引述,而对该项研究的讨论,或许可能给他的思想以启迪,或许他并不同意研究者的讨论,而自己直接从结果中推出他自己的认识。作为实践工作者,则可能更注重一项研究的结论部分。他们常常不关心研究的方法是否科学,结果是否可靠等学术性较强的问题,而更关心某项研究能给教育实践工作带来哪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育措施以及研究者积极而具体的想法和建议能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些什么启示。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是作为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必须对研究结果有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这就要求报告撰写者既亲身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有充分的感想和体会,又谙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善于从理论的角度,逻辑的角度,实践的角度,多侧面地加以分析和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可以沿用一些理论与说法,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和措施,可以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想法和思考,也可以提出由于该项研究而发现与产生的新的问题、新的设想,以留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在这一部分还常常对该项研究的方法设计进行必要的反省,讨论改进、变换研究方法可能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一些影响和变化等。

这一部分应根据实际内容的多少,可长可短,一般是以12345的方式,将研究者的观点一一列出。由于这些观点代表了研究者自己的认识,本着影响他人和欢迎商榷的目的,所列出的观点应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切忌含糊其词,冗长拖沓。

(九)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对研究结果不足之处的必要说明:包括应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已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而未取得结果的问题;与本课题有关但未列入本课题研究重点的问题;值得与同行商榷的有关问题等。

(十)附录、附注

在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一些客观材料,在研究中所采用的一些工具、设备、资料等,常常在表述研究结果,论证研究结论,或进行重复研究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读者了解研究过程,分析与评论研究结果与结论,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资料常常作为附录,列在研究报告的后面。

附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研究中参考、引用的重要文献资料目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附录,一般以“参考文献”为标题,并列出文献资料的目录。并列目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列出研究中的主要参考文献,以便于其他研究者进一步研究该课题时参考。并列参考文献可按参考的程度排列,也可按研究报告中对文献参考的先后次序排列。参考文献表述的格式为:

——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 ]·出版社所在市名:出版社名,出版年度·引用的起止页码。

——期刊论文:序号·作者·论文标题[J]·期刊名称(编辑部所在地市名)·年度(期号)。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称(编辑部所在市名·年·月·日(版次)。

——论文集中的文章:序号·作者·文章题目[A]·论文集的主编·论文集书名[C]·出版社所在市名:出版社名,出版年度·引用的起止页码。基本概念的内涵界定以辞书为据,在正文中说明,如“《辞海》(夏征农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诠释……”。

引用古方名句也在正文中标明出处,如“以道德经济为己任”(《宋史·王安石传论》)。

如果是外文资料,则应以外文标出,如果外文资料已有中译文,则可不注外文,而直接注明译文的出处,不应该故意不注中译文而只注外文名称、出处,

给读者寻觅资料徒增麻烦。

另一种是列出研究报告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一般是先在引文处用阿拉伯数字的圈码加注,然后在研究报告末尾的“参考文献”或“注释”中用圈码一

一对应地依次列出所引用的文献目录。如果所摘引的资料是从其他文献资料的引文中转引的,则要注明“转引自⋯⋯

二是研究中所收集的重要原始材料。如研究型课程教学研究实验中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学生的研究报告等,作为原始材料附上,就显得很有必要。所附原始材料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忌累赘、繁杂。

三是研究中所采用的设备、工具和手段。如研究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测验量表、调查问卷、测试卷等,都可以附在研究报告后面,提供给读者,或供课题结题验收、评审时参考。经过以上工作,一份研究报告就算基本完成。这时,可回头系统地看一遍或几遍,以检查整篇研究报告观点是否正确,事实是否确凿,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最后再核对一下数据,并对文字作系统的润色和推敲。

 

项目教学与其他高职教学法的比较

 所谓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是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教师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教学中所采取的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为基础的步骤、方法和手段(王欣,2007)

 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的高职教育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下面将介绍其他几种教学方法,并与项目教学进行比较。

 (1)讲授法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讲述和工整的板书,向学生传递知识。它是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们最为熟悉的。讲授法适合于一些内容抽象、复杂的课程,教师希望在较短时问内让学生明白、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知识主要反映在应用层面,同时他们对这种单向的知识传输方式并不感兴趣。讲授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以教室为基本场地。而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从生活、社会中学,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先进的理念在诸多方面优于讲授法,更适合于高职教育。

  (2)讨论法

 讨论法是组织学生就所学理论知识中的具体问题,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是双向的,师生互动,能充分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汪浩,2007)。但在讨论法的实际运用中,与项目教学相比较,它存在几个问题:一是论题的选择上无计划性,一般都由教师提出,而不一定是学生感兴趣的题目。项目教学中的项目制定都是由学生完成,学生必须考虑到项目的实施和结果,因此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二是讨论法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往往是几个学生积极参与,而其他学生充当看客,甚至完全不理会。教师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几个参与者,而忽视了大部分没有参与的学生。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所有的学生都以小组成员的形式参与到项目的探究中去,能较好的避免部分学生积极参与,部分学生袖手旁观的局面。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 approach),也被称作案例研究教学法,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寻求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职业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案例的类型分为:说明型案例和分析型案例。前者一般作为教师讲授的材料,后者主要由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中,学生参与度依然不是很高,并且学生的思想容易受教师的限制。与项目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应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①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的关系;②获取知识与掌握方法的关系。

    (4)问题教学法

 项目教学的内容应是学科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原理,涉及学生问题解决的研究活动和其他有意义的工作,允许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在多数情况下与他人合作,形成最终作品。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或问题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能力,从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项目教学与问题教学法具有相同的理念和方向,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没有明显的界限,并经常结合在一起实施。一方面,项目活动设计通常是围绕某个问题展开;另一方面,许多问题研究本身就是以某种项目活动的形式实施,两者的联系就是“问题”是项目组织的核心。因此,我们可以把二者统一在一个共同的模式之下,称为任务驱动式学习或教学(李义兵,2004)。但两者也有许多不同之处:①项目教学的典型特征是学习是以开发最终作品为出发点;而问题教学起始于问题,最终以解决问题或通过该问题的研究学到知识为出发点。②项目教学采用的是制作模式;问题教学采用的是调查模式(刘景福,2002)

    (5)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教学的途径。任务/活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来自杜威的“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任务型教学的特点是:目标的明确性(完成任务)、丰富的习得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脚手架作用。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

 与问题教学法一样,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具有相同的理念和方向,不同的是项目教学是以开发最终作品为出发点,任务型教学法是以完成任务为出发点。而教学场地方面,项目教学以课内、课外相结合,而任务教学多在课堂内完成。

    (6)实践操作法

实践操作法也称为四阶段教学法,即把实践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的教学方法。这四个阶段是:准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操作和总结练习(王欣,2007)。它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行为导向研究、杜威“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和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该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一些工科技艺较强的专业技能训练中应用较为广泛,它可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使学生从中理解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其缺点是只适合一些技艺较强的专业技能训练。      

项目教学和其他教学模式相比,能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更具真实性的学习经历。因为它是在社会真实环境中进行的。在这种情境中,学习和工作需要相互依赖和合作。这种环境同时也能使学生防止人际冲突,并且帮助其解决人际之间的冲突。在没有压力、精诚合作的环境中,学生对发展他们的能力充满了自信。

  —摘自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